你沒有發表回應的權限。
Used 2004 HEIDELBERG SM102-4P+L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06 HEIDELBERG PM GTO52-4 DDS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11 HEIDELBERG SM74-4PH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18 HEIDELBERG XL 106 – 4 LED UV ...more     Used 1999 HEIDELBERG SM 102-5P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07 HEIDELBERG SM74-5H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07 HEIDELBERG XL 105-5 + LX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07 HEIDELBERG CD102-5+LX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15 HEIDELBERG XL75-5+LX ...more     Used 2006 HEIDELBERG CD 102 - 6 + L X - UV/IR ...more     

3D印刷重要嗎?

發表者: 
einkgift

人類具有雙眼的立體視覺,而長久以來印刷只提供平面傳媒,頂多是有些書本翻開後,會有人、樹、背景等折入物被掀開立起,呈現出一種多層次的立體感。五十多年前日本凸版印刷公司,利用瓦楞狀凸透鏡整潔排列,並算好其折射率印入精細條狀的左眼和右眼影像,印刷完成後,貼上這種稱為「光柵板」的條狀凸透鏡組,覆貼時必需和印刷條狀印紋完全平行,那麼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影像,代表我們平日看到可辨認的立體影像,在眼海中復合左右兩邊的瓦楞光柵影像,即可得到立體視覺效果。至今除了印刷業仍使用「瓦楞紋光柵」,做立體、變化體的變化魔法鏡,達到雙眼所見略有不同之立體變化外,電視、屏幕的3D三維效果也常用這種方式,做裸眼立體影像的折射面板,來做立體、變化體折射光線的媒介,以產生雙眼立體或變化體的視覺效果。
長久以來印刷業最早以覆膜片產生光柵片的折射光色的效果,而四十年前臺灣尚未有能力做立體印刷前置的印前分色及分條效果,獨一辦法是使用溶劑浸泡日本原裝立體圖,使膠合層溶解分離後,利用這張日本立體圖的印刷品做原寸精密復制,印刷完成後再覆上一張合宜的光柵片,這種拾人遺惠的做法只是踏上第一歩,後來纔有自制的分色片分條工作,這也全靠純光學的手續完成的。今天有良多的計算程序,又有計算機軟件可計算光柵的柵格間距、折射率、左右兩眼影像的分配全部用計算機計算,計算成的影像文件天然就更精准,萬一不准仍有數據、程序可做調節。
現今3D平面傳播影像的制作十分公式化,比利時則有3D影像的報紙發行,四川宜賓五糧液的酒瓶外包裝,也采用光柵板做成3D的印刷包裝,使用曼羅蘭UV印刷印制,所費不貲只為一個防偽目的。但使用塑料片印刷的光柵板,無法用來做文化、宣傳用品,所以不用厚塑料光柵片,而改用厚一點的文化紙或卡紙印刷,在局部有影像或文字區,可用貼膜方式或UV上光膠鑄紋方式,或許也可用噴墨方式來產生,這一切都必需有很良好的平行度及左右位置的精確性,纔能有精采的立體、變化體效果,假如平行度不夠則無法有整面的三維效果,所以光柵紋路所形成的光曲折率,一致性及光柵的弧度等,都是三維效果成敗的樞紐。